黄河宁,天下平。作为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母亲河,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,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的保护与治理,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,明确了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治水思路,搭建黄河保护治理“四梁八柱”,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。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,这是大国领袖的殷殷嘱托;重在保护,要在治理,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。
黄河素有“铜头铁尾豆腐腰”之称,河南境内的黄河,大部分位于“豆腐腰”位置。让母亲河成为体质健康的生态河,首先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“牛鼻子”。我省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、水土保持,高效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试点工程,以“四水同治”协同推进黄河流域治理,为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筑起铜墙铁壁。2021年,黄河实验室在我省揭牌成立,通过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,为黄河保护治理装上“最强大脑”,以科技力量统筹治沙治水治城,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要从实际出发,宜水则水、宜山则山,宜粮则粮、宜农则农,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,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”牢记嘱托,我省坚持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把文化和生态融合起来,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,把事业和产业统筹起来。围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做“减法”,瞄准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做“加法”,我省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坚持量水而行、节水优先,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坚持统筹谋划、协同推进,持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响更加出彩的河南乐章。
展开剩余39%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,强化忧患意识、风险意识,加快完善防灾减灾体系,做好防汛备汛工作,全力保障黄河安澜。要统筹好保护和发展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深入推进河湖“清四乱”常态化规范化,加快推动绿色转型。要统筹好节水和用水,全方位贯彻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加强重点领域节水,优化水资源配置,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。要统筹好破旧和立新,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。要统筹好传承和创新,以现代科技赋能文化产业,推动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加快建设文旅强省。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,坚持项目化管理、清单化运作、闭环式推进,科学谋划目标任务、重大项目、重大工程、重大举措等。
秉纲而目自张,执本而末自从。让我们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深化思想认识、提高政治站位,牢牢把握重在保护、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,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,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,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,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
发布于:北京市简配资-配资查询官网-散户配资网站-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