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罗的海三国(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)原本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,苏联解体后却走上了与俄关系对立的前线,成为反俄的“急先锋”。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围堵遏制俄罗斯的进程中,三国早就冲在前面,在军事、外交等多个领域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。与之类似,波兰也进入了对抗俄罗斯的第一线。波兰原本是苏联的盟友,但苏联解体后迅速反水,加入了北约和欧盟,如今被视为威慑俄罗斯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波兰大量购买武器装备,力图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军事威慑力。
波罗的海三国在经济上并不强大,因此在国防上高度依赖北约的支持。正是因为得到了北约的持续支撑,它们才敢于与俄罗斯正面碰撞。在外交层面,它们也常对俄罗斯采取强硬做法,比如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等举措。俄乌冲突爆发前,作为对抗俄罗斯的“急先锋”,波罗的海三国竭力阻止欧盟与俄罗斯直接对话与谈判,波兰也加入这一阻挠行动,因而形成了一个“准联盟”的格局,致使欧盟在对俄立场上出现分歧。
展开剩余59%对于俄乌冲突的爆发,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事后进行了反思,并公开批评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面对这些指责,波兰和三国并不示弱,直接反驳她,指控默克尔在任期间导致欧盟的经济被俄罗斯能源所绑架,同时指出默克尔流利的俄语能力也成为她被攻击的主要原因。默克尔出生于德国的东部,当地与苏联关系长期紧密,因此她在学生时代就学习了俄语,但如今被认为拥有流利俄语成为攻击点之一。
早在2021年,默克尔就敏锐地观察到俄罗斯的动向,试图通过欧盟与俄罗斯的磋商来解决乌克兰危机,但由于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联合阻挠,欧盟-俄罗斯的对话最终未能实现。显然,无论是波罗的海三国还是波兰,对俄乌冲突的爆发都负有某种程度的责任。如今,三国和波兰坚决否认默克尔的说法,并公开回击,指责她在任期内使欧盟对俄罗斯能源高度依赖,成为攻击默克尔的“证据”。同时,默克尔时期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也常被引用,成为他们攻击她的理由之一。
默克尔任内,德国推动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深度合作,带来了一定的双赢局面;但这种合作也让美国感到威胁,因此推动乌克兰危机升级。在美国的推动下,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也频繁介入,干扰欧盟与俄罗斯的磋商,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俄乌冲突的爆发。对于默克尔为何会反思俄乌冲突的原因,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态度与行为,被视为重要因素,他们对默克尔的批评往往带着强烈的对抗情绪。
发布于:天津市简配资-配资查询官网-散户配资网站-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